残疾人就业是一个特殊的领域。目前,我国集中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主要是依靠福利企业这个载体。为探索提升残疾职工管理的有效方式,促进福利企业的持续发展,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实现惠及所有人的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浙江省温州市民政局去年专门成立课题组,对“完善残疾职工管理,实现福利企业良性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研究结果表明,残疾职工管理与福利企业发展是社会民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集中就业模式逐年被弱化,但是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使得福利企业这种集中就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更好地发展。就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管理而言,其深层次影响不仅来自残疾职工自身的身心状况和素质能力,还包括政府的扶持力度、社会的接纳程度以及民政部门的监管。对此,需要各方发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政府层面,需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这是改善残疾职工管理的基础。由于残疾职工的特殊性,解决其管理问题以及福利企业发展都需要残疾职工、政府、社会等各方的努力,并且政府在福利企业发展与残疾职工权利保障方面有着天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正视福利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承担起破解残疾职工管理困境的责任。要构建政府部门间的协同机制,优化残疾职工管理的环境;要加快信息网络平台和考勤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为福利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民政部门要规范管理,严守底线规避监管风险。
福利企业层面,科学管理和引导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要转变残疾职工的劳动关系管理观念,在处理与残疾职工劳动关系时,福利企业管理者要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管理者在处理与残疾职工劳动关系时,要认识到其应承担的特殊社会责任。要规范福利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针对福利企业管理特点选拔管理人员,针对残疾人心理特点进行管理培训,建立“残疾职工一人一档”的管理制度,构建规范的绩效考核的工资体系,制定合理的员工假期薪资管理制度。要加强残疾职工综合素质的技能培训,加强残疾职工职业能力培养,挖掘残疾职工潜能。
残疾职工层面,自尊自强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根本。除了政府和企业外在因素外,残疾职工自尊自强的精神及个人素质是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是残疾职工进行自我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福利企业管理水平能否得以提升的保证。较弱的主体能力是残疾职工难以管理的根本原因。残疾职工应从自身出发,培养坚强的品格、自信的力量、奋斗的信仰、自强的尊严,成为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推动者。
温州市社会福利工业办公室 任凡 鲍慧